在今年的准入期,又有多达五六家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运作异地迁移,大多是由于生存问题,难以通过中国足协准入审核,被迫选择“流浪”。从去年起,“异地转让”政策重新开放,也成了让俱乐部能够“活着”的几乎最后的“救命稻草”。这种行为本身,是和职业足球背道而驰的。但由于形势所迫,中国足协还是“妥协”了。3 x7 m; k; P4 `
. p! c6 d( K( l, o/ E" e& r
* h) j: n4 v: Y) X
0 L& B- A2 C3 C. l# z! B B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异地迁移或转让,或许短期内只能让俱乐部“活着”,但从长远看,仍有不少未知数。球队“搬家”,或许确实迫切需要转移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以谋取更多赞助商的青睐、提高门票收入等需求,从而维系球队的基本财务需求。但如此伤筋动骨也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对球队原有文化的冲击、球员和教练的适应问题,以及新城市球迷的吸引和培养。比如此前从四川迁移到深圳的新鹏城队,上赛季场均观众仅6600人,在中超垫底。异地搬迁是否能提升球队竞争力,关键在于俱乐部是否能在生存与竞技的悖论中找到平衡,开辟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眼下的中国职业足球已去除了不少泡沫,俱乐部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也使得这样的异地迁移风险系数逐渐降低。$ @5 B1 \5 q2 A' _5 e
5 t) j$ {( H; `) j# c中国男篮期待新“黄金一代” 2 ^2 t3 k X$ B 9 D5 o2 N( l5 W' U17岁的华裔后卫朱正已经在中国篮协注册,这名一直在美国生活的混血篮球青年,已接受NCAA一级联盟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的邀请,继续“深造”之后,他会成为未来中国男篮的核心控卫吗? 4 Q- _. R V- q8 w5 B; v- X$ o, k ; @* z( ]8 `; b2 C 3 P$ C2 n) @% @0 Q2 N1 q- o) c- v, x% d" A
2024-2025赛季中国篮球留洋球员有50多人,赵维伦、郇斯楠、郇斯枫等效力于美国OTE联赛(高中),王俊杰等4人征战NCAA一级联盟,一批自费旅美和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学员已进入中国青年篮球人才库,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认识到,当今的国内篮球环境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成长,想取得更大进步只能走出国门,去到水平更高的地方“练级”。美国大学、高中联赛的竞争也很激烈,很多中国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没有保证,有的则还没打出成绩就选择回国发展,这方面中国篮球需要吸取中国足球此前“出口转内销”的教训,就是球员和家长不应该以“海外镀金”为跳板,只是为了在国内联赛找到好工作。 } ~4 {: E7 S* a0 S
5 s9 y. r' ?7 Y' k
根据球员未来发展轨迹预测,未来两三年会有更多中国青年去NCAA一级联赛拼争,而且有可能达到两位数,也许在他们当中孕育着中国男篮的新“黄金一代”。今年夏天进行的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上,新一届中国国青也许就可以看出一些苗头来。9 \; j+ i9 w- V: R& G
/ d0 x6 C- q3 a: z, P
国羽“换血”丝滑顺畅( X5 _% \! u" [, l$ m2 v- L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