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枫叶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7|回复: 0

[温村新闻]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5 2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1.jpg ! n) G. X! J6 K7 O
- r, j! S. W+ U! i; ^
史欣玉(前)表演京剧时舞台照。
  t0 j5 p0 n# x2 r3 p
7 T# D5 l1 h" k: p2 T  |) M/ u4 L5 h6 j4 z! R3 w

1 S$ S3 j. W& x" w) U& e9 @) Q史欣玉在后台完成妆造。) E# d& o  J( D" b
# K& T: X! G' \! [, v( w  p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3.jpg 8 D; b$ B7 J7 d8 H5 @) @
" j; l9 F4 L7 u2 f' _" v
史欣玉生活照。, O& D( `! g9 o- E2 f! ]# e
6 |4 X% R' V2 o. ^/ S, E& h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U. ]. t8 k/ |$ b9 [
+ I% n; I) k0 t7 }* X/ u
史欣玉自幼学习京剧,目前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传媒与艺术史。留学路上,她不忘心中的戏曲梦,创办了“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戏曲文化。从多伦多市中心的小剧场到大型演出,史欣玉用精彩表演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社交媒体向更多人展现中国戏曲。* F4 J8 O7 a% h7 H% S% N

* w, z1 E* c* D) \3 x5岁半与京剧结缘9 d8 ]* o& L7 a% M

7 _9 q) {( s+ o史欣玉和京剧的缘分要从她5岁半说起。“小时候,我看到电视上京剧演员穿着色彩斑斓的服装表演,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便想要模仿他们。我把玩偶摆在一起,把他们当作观众,然后将床单、被套披在自己身上,装扮成京剧里的角色,仿佛自己站在戏曲舞台上。”史欣玉说。
. P3 K% c% L5 C' M  C  A5 b9 B$ \, Y$ A2 p9 Z$ V" w1 m: ]
史欣玉的父母发现了她在京剧方面浓厚的兴趣,便为她寻找了一位老师。史欣玉说:“在大家的印象里,京剧老师都很严肃,学习的过程也很艰苦,但我的老师很和蔼,她总是鼓励我,让我觉得学习京剧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更加激发了我对京剧的喜爱。”
, g2 `0 w2 _1 ~" F1 C/ l' D# Z
+ m( k& A5 N* S7 L1 B来加拿大留学后,史欣玉一开始感到孤独和不适应。“当时,我想做一些事情来充实生活,于是开始自学昆曲。学得越多,练得越多,我想展示给大家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 Y0 @  |3 ~+ t2 X% V6 l# q5 j3 v7 X5 v4 a, H  p
就这样,史欣玉和朋友们创建了“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并在当地组织表演。史欣玉说:“第一次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没有经验,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找了很多家剧院,最终定在了一家多伦多市中心的剧场,大概能够容纳120人。出乎意料的是,演出的票立刻售罄。看到大家的热情,我更加坚定了办好演出的决心。”+ V' v0 a' H, I/ D+ w& p9 P

; b& e9 ?( z3 _7 l1 }3 x史欣玉很快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扮相问题。她说:“在国内演出时,扮相由专业的妆造老师负责,但是加拿大没有这样的老师,所有妆面扮相需要我们自己动手。”
8 N0 R, m$ W3 M' _6 Q" y# }! B  ?3 `9 R2 l7 a1 P1 P
史欣玉对于演出扮相有严格的要求,她说:“我想尽可能地将戏曲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演出是专业的,因此妆造、舞台效果都不能马虎。我们每个人身兼数职,既要表演,也要学习妆造,互相帮忙完成扮相。”
6 ^. @* f6 D5 ?8 O+ _
5 n1 v  S- K- O" a3 n  M: ]2 x1 `到了演出的日子,史欣玉和朋友们表演了折子戏《牡丹亭·游园》。她说:“当时观众很兴奋,他们没有看过这样的戏曲表演,展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演出结束后还不停追问我们穿的是什么,唱的是什么。”
- W" R; M. i! g3 Y! y. e
- Z$ U  ^4 x. ], g" w第一次演出的圆满完成,给了史欣玉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演出收获了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让我既有成就感,又有新的启发,我希望下次做得更好。”史欣玉说。
" S. ~  ?7 Y9 ^6 X$ U  @3 C- L; m7 i6 P1 D2 S# ^( @
外国观众越来越多
1 f5 e+ |2 C6 W3 Q) c: m5 }1 b5 h9 j  k! U) L- O# }3 u
史欣玉说:“‘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的成员主要是多伦多及周边高校的学生和在职年轻人,具有专业或半专业的艺术背景,我们因为共同的热爱聚集在一起,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v2 M3 I' B# L/ U9 ?1 Z

/ x7 }' S: d! a5 w+ _, b1 O2 i/ k2 s“去年我们举办了《如梦令》的国风大秀,整场演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不仅表演了流传600年的经典昆曲《南柯记》《牡丹亭》,气势磅礴的中西乐合奏《瑶族舞曲》,还有《红楼梦》造型走秀。”史欣玉说。$ _( g& J6 ^, S' N
, i: `/ j5 j+ t
“刚开始,大家得知要表演《红楼梦》走秀都非常兴奋,我们想尽全力做到最好。”史欣玉说,“我们以1987年剧版《红楼梦》为参考,寻找贴合人物气质的模特,在服饰和妆造上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每一个动作都是揣摩了人物性格之后定下来的。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地准备,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我还记得当十二金钗与贾宝玉在舞台上站定,灯光落下的那一刻,全场的掌声与相机快门声不绝于耳。”
5 d; A- ?8 U1 D, r! T# R5 Q( Q) x0 r+ a! ~( ?9 S
随着举办的演出增多,台下的外国观众也变得更多。史欣玉分享了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有次我参加文化节的演出,台下坐满了外国观众,他们平时较少接触到中国戏曲文化,感到很新奇。一场演出结束后,外国观众纷纷走过来要与我合影,舞台距离化妆间仅几步距离,但前来合影的人把我团团围住,短短的几步路生生走了20多分钟。看到大家如此热情,我感到十分开心。”史欣玉。
) G+ H; _3 ~0 ?( \2 A( M  \5 V4 C- |1 W% O( l
研习社还收到过多伦多大学东亚历史文化课老师的邀请。史欣玉做了一次客座嘉宾,为多伦多大学同学们讲解中国历朝历代不同形制的汉服。“我记得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还现场演唱了一首昆曲,带大家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 E9 ?+ m: f3 l! x* N- D+ H2 B' k  E
' A  R! P! H7 e  ~7 K
史欣玉坦言,在国外传播中国戏曲文化,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帮助。她说:“最初我们的演出没有专业伴奏老师,伴奏是从网上下载的,演员们只能跟随伴奏的节奏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演出发挥。后来,我们结识了很多华侨华人,他们热情地提供帮助,有专业的伴奏老师加入,助力演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将我们连结在一起,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总会升起一股暖流,愈发热爱祖国文化艺术。”* ?, e9 Q0 n! f. a+ V

9 _2 [" e9 r9 E8 {9 l8 B+ E社交媒体分享演出视频
: o, V  r% T/ j+ T5 ?1 Y; M
) Q, V9 F# V4 @( {' @除了举办传统文化演出,史欣玉还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通过网络向更多人传播中国戏曲文化。她说:“有一次,我想录制在中式园林里练习《牡丹亭》的视频,于是来到了蒙特利尔市的梦湖园。演唱过程吸引了外国路人驻足。等我唱完一曲,他们都好奇地围上来,不停夸赞曲子非常动听,问我表演的是什么故事。我为他们讲解了牡丹亭的故事,还借此介绍了戏曲相关历史。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完,还不时追问问题。看到大家很感兴趣,我很高兴,我们的优秀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C& n5 H5 W- y3 T3 \

6 b7 r) ?' @6 s+ x: q" v除此之外,史欣玉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演出前后的心得体会,吸引到了更多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发社交媒体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一样,不要害怕表达,而要大胆展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史欣玉说。, I  }0 {: U5 }, m- g2 @# Y
( A0 n/ Q3 B" R% X& M# D( O
吴沂萱
7 M% Z$ A& o5 L5 |" M
( P; t8 a, g- N! _) x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重声明】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枫叶国

GMT-5, 2025-5-5 00:54 , Processed in 0.02425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www.canada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