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团队累计获批80多克月壤。7 q5 d* P' w. W: [# A% N: d& O
文 | 沈 林+ E' {0 c2 t3 M( n# j
2020年的嫦娥五号任务,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
5 i5 C* U" Q1 F1 I! k4 W8 u今年6月25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样品,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土壤样品。
( {9 z! Q1 n9 l
3 M; k) }1 ?! }- h8 K7 z) y Z
0 H' Q% p0 ~. n. l: }/ E' q1 ^1 V# l# O+ Z2 Q' J) g
图为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接收仪式现场
) u) J. { J7 y1 p/ B要知道,此前人类的探月活动基本上都集中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无人触及。因此此次获得的月背土壤样品极为稀缺,且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 N; d: W: n- H* t/ w* d$ j3 [这也就不难解释不久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获取的全球唯一月背土壤样品获得了极高的参展待遇。大会组织方意大利航空航天协会的工作人员清晨就去米兰机场为首次赴海外参展的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接机”,月壤样品的展台安保也极为严格。
; _. I2 D4 i& H3 I- u6 ]1 D& ?8 M- V6 |' ^
3 a- |' b( q* W( p) V, I4 ]2 D X2 {, O- u# p! {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亮相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
6 I+ ]9 Q8 r$ c当时,众多国家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与会代表参观了月球样品,并且表达了想要获取月背土壤样品的意愿。6 [' H8 Z5 Y$ Y4 \
其中也包括美国。
! d" N% m6 A0 K4 k# D' Q% {# @不久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公开表示,NASA官员一直在与中方讨论关于出借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协议条款。他认为,中国将同意提供样品。他表示目前大约有四所美国大学已提出申请。# A# s+ H# p$ Y) T: C4 j
其实去年美国方面就产生了这种意愿,2023年底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称,此次申请研究是“有必要的”,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月壤样本具有“独特价值”,也因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已面向国际开放申请。- q* J. U' I% P% v! h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方的申请“并没有获得批准”。0 A/ i+ Z% Q3 b9 i* q; {
倒不是我们小气,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此前曾公开表示,在同美方开展航天领域合作交流上,中国一直持开放态度。他提到,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碍,根源在于美国“沃尔夫条款”这样的国内法,阻碍了中美航天合作。毕竟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团队累计获批80多克月壤。. Q, L/ ~3 f3 _. e
自2011年美国《沃尔夫修正案》以来,美国航天局一直被禁止与中国同行合作。就连路透社也指出,正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炮制出的所谓“沃尔夫条款”,构成了对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大阻碍。5 L" u7 Z! g! [
NASA一直没有放弃努力,NASA方面表示向中国申请月壤属于“例外情况”,其“已向国会证明了意图”。此外,据路透社报道,过去一年,美国多个政府部门官员已开始“采取微妙的措施”与中国接触,在太空领域建立协调和沟通渠道。
) z) |4 r! |; F, `那么,作为第一个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为什么不自己上去取土壤样本呢?; m& w' q/ i5 X% t$ T
美国当然希望复制当年的壮举,然而,尽管登月计划早早就被提上日程,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执行,都是漏洞百出。$ u$ x$ x7 f6 B2 D. x" p- X
事实上,今年9月,我国宣布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实施时间,将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美国引发热议。因为这比NASA计划中的2040年领先足足12年。0 c$ R9 f7 r0 F* f
B7 w$ q& |+ ?2 z
% o" H3 D0 W- B% q& J3 M7 I) |4 C+ z# E& ^0 J @7 r) W, e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图 新华社发% V7 h. y7 t+ h9 M: q7 k
出借月壤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参与发现月壤可以制水的中国科研人员、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王军强研究员在一场科普活动上表示,月壤异常珍贵,对其申请研究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流程。
/ D2 ]& X3 @- J“不要觉得申请到月壤,月壤就归自己了,研究结束要还回去的。”王军强说,一旦对月壤造成意外损害,研究人员和团队就可能被拉入“黑名单”,“将来再也研究不了了”。
: ]' U3 Y0 P+ M8 F& O: ?4 N& ^4 a8 a& |* v8 ?! @5 |
* g, {0 Y1 d2 K4 n7 ^; |8 f/ `( M/ }; b* z6 B0 e0 L/ ~1 {
图为月球样品研究成果# ?" {0 s: W& N
他还提到了自己单位申请月壤的经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批1克月壤后,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使用高标准实验室、安装指纹锁、购买专用手套箱、安装24h360°全方位监控记录设备等。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
5 R9 n! I! X6 ]0 _: Z1 P( L6 O据了解,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第二批国际申请即将开始。而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国际申请则要过一段时间,让本国科学家多研究一段时间,这也是惯例。0 [8 B+ A3 h9 Q# v& f' P6 d, ?) [
中国对于月球的探索也远未止步。
0 _: v. p: @% w2 E4 R7 r按计划,中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其中,嫦娥七号要对月球南极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会构成正在论证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2 Z/ m9 ?. } y/ ~: e `, E5 `
2030年前,中国人将实现首次登陆月球。3 C' F' H. Y( k' G* ~$ b
月球是人类深空探测的起点。这个10月,我国还宣布将开展地外生命探寻,“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这一使命的承担者,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
2 v: n5 Y9 J8 d. \9 w# L9 H版权说明& b: Y2 z9 Q3 S; h# {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