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易学的都知道先天有八个卦,《易经》里有六十四个卦。一般人只知道八个卦两两组合就是8 X 8 = 64,就是六十四卦。这是一种非常浅显的理解,并没有错。但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更深层次,八个卦的变化,以及怎么变成六十四卦的根本原理。
) q, T+ Z3 p6 b# |- i8 ]7 N4 _8 ^0 @! n8 f
% p) d# R: ?; B: O
2 c& S1 s9 q) i+ }- x7 k
八卦的不易和反易5 D1 s+ ^; q- f/ e [
, h- l7 T9 a' o先天八卦的八个卦,其实是分成两组:
: S, l* U. w+ i/ ^2 {2 D# W
8 m' t4 K8 g+ L' M" D+ z9 U& D) U
5 v! {" _, J$ L: n3 M乾,坤,离,坎是一组, 我们称为不易卦,怎么理解?就是这四个卦,无论调转180度,怎么看都还是这个卦,不会改变,所以叫不易卦。9 ]3 K% |/ ]' k3 o+ e
8 f% f) H0 y% Q& j* i* l9 X1 d" S* o2 ^, }( A* A; \9 |
兑,震,巽,艮是一组,或者说两对,兑+ 巽一对,震+艮一对,我们称为反易卦。因为兑调转180度,就变成了巽,震调转了180度就变成了艮。所以其实是两个卦,变化成四个卦而已。
7 f" U* g1 q+ S1 f) Z; C+ Z3 Y& \# P6 k. i; r, O
9 h& L8 l' N6 U; N; L
所以八卦里,我们有句话叫“不易者四,反易者二”,其实是六个卦,由六生成了八。我们这把这六个卦(其实是四个不易卦+两对反易卦),称为“小成之卦”。
8 a' B7 h# [% i( Q% D4 t& p# h" s7 K+ f六十四卦的变化& c9 |5 t; t$ x8 G' N# e9 b. u8 \
. Q7 H% c) b9 N好,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基础,记住了不易卦和反易卦的概念,我们继续深入。
* K0 s! L$ K& J) ]0 s. h
( G `0 a# }1 E$ l2 t, _+ c; l
+ J4 x: c3 T T- D p: t# b八个卦,当他们两两组合变成所谓的重卦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
$ T/ ]+ t3 J$ N/ W" Y; i- R2 ?
6 _* x# T7 g, u4 w& H% u; ]; M2 `$ D8 w6 T3 a3 z
四个不易卦,每个卦自己上下摆放,就形成了乾,坤,离,坎,这四个卦。
7 L% n- r( S' U i. w9 M
' J8 {( Z5 ]1 B. e, E! z6 j4 O( a$ |- `4 v' s3 K& ]) o& Q j# J: @
四个变易卦,每个卦自己上下摆放的时候,其中一个调转180度摆放,就形成了大过,小过,中孚,颐,这四个卦。
* Q- Y0 Q3 e/ s. L2 \* h1 |) y' J) Z" M/ u& b
' h/ ?# U7 C9 ]: ~& l这八个卦的特点就是无论再怎么旋转,或者专业术语,叫他们的综卦,都是他们自己,我们把这八个卦,也叫做不易卦。& U! h8 \/ Q# \+ I
8 e Y8 O% k- ~7 S
5 N/ ~) x: k# J9 D8 U8 [
扣除这8个不易卦,64 - 8 = 56。剩下的56个卦,其实是由28对反易卦变化而成。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下面这六十四的图形。
- L7 a2 Z3 f1 l2 O6 M. Y4 v- e1 I
) n, @) `; k. M- N/ e0 X* t: F: a/ p/ Z2 Q, `- p( m: u0 J7 k
/ q* f2 f6 v, z! Q' I4 S
. U% a/ f9 b8 \' H
. d x# ]( a ^# \排第三的屯卦,调转180度,它的综卦就是下一卦排第四的蒙卦。 排第五的需卦,调转180度,它的综卦就是下一卦排第六的讼卦,以此类推。只有八个不易卦,不遵循这个规律,因为他们的综卦就是自己,所以他们的变化规律就是阴阳反转,变成自己的错卦。大家看,乾卦阴阳全部取反,就变成了它的错卦,紧跟其后的坤卦。颐卦,阴阳全部取反,就变成了它的错卦,紧跟其后的大过。整个六十四卦就是上述两个规律变化排列出来的。
/ _8 ^( z- S( L! N& f9 ~( C$ t
4 C/ a' D: | u4 u1 |) \( o" D* J0 S# g; t9 @9 t/ w2 v; g
所以再总结一下,对于六十卦而言,是由八个不易卦,和28对反易卦组成,所以我们有句话叫“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也就是说由8 + 28 = 36种基本卦型,产生了六十四个卦。所以我们这把这三十六卦(其实是8个不易卦+28组反易卦)称为大成之卦。
8 v, @/ `: s) f; b; Z/ Z5 h2 T% h+ A/ a" I* ?
1 C E' |) X$ u5 z# {- P2 d( ^
这正因为这里的三十六,穷尽了变化的根本,我们也叫“策穷于三十六”,也这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一共记载了三十六计的原因,取得就是这里的这个含义。
3 o$ y2 h" N- L J" ~* Q
8 F( }8 M& \2 ?" I. P% M5 v
: T' b* J1 g+ s
6 y. A4 s& u! R" `8 h
爻止于六,卦尽于八,策穷于三十六,而重卦极于六十四。这就是6和8的玄妙之处,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上一篇写的“为什么八卦为8,六爻有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