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之为书,卦爻景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6 z+ t9 B# U, m. P7 \
——(宋)朱熹 8 X+ ~* w& n x9 c5 ^. x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l, D3 V- P, H" |, ` I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南朝梁时期的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中说到:“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认为《周易》能够通晓人类开端那团混沌不分的元气,是观察世间万物发展变化最佳的窗口。
* C. K4 z5 b9 Z2 [* {, W4 @% Q* [中国古代有卜筮的传统,蓍草、龟甲、河图洛书。所有符号的变化和解释都可以从《周易》中觅得答案。千百年来,关于《周易》有源源不断的阐释之作出现,卦象的含义在每个时代都被人加以多重解读。诞生在上古巫觋之风兴盛之时的文献,透过神秘幽暗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它茁壮活泼的生命力,在晦涩隐喻的文字背后,《周易》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好奇心。- h* `( i r( q* E
! }2 n5 d1 R6 ], m" m) e$ j
5 L( b' @5 Q9 f& p4 `/ ]; P Y
7 t" \, f* m: o' C9 x, G易”作何解?
7 d$ d3 L& z7 Z. s: T' U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谈到易“有三种解释,即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是指大道至简,世间万物没有非常复杂难以捉摸的道理;“变易“是《周易》的主要核心思想,日月更迭、寒来暑往、生死幻灭等万物百态,无不体现变化不息的特点;“不易”代表着万事万物守恒的原则,所有状态都是循环轮回的。这三种关于“易”的含义阐释,基本构成了《周易》一书的主旨。" R. T9 x6 \# `1 x" f
卦象何来?
& W2 Y2 ]" a8 i' h2 C9 @, ]传说是上古时期伏羲“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将万物类化于八卦之中,模拟天、地、水、火等物,使之成为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周易》的本经是由八卦衍生的。八卦分别是:乾、坤、震、異、坎、离、艮、兑。关于八卦图像的记忆,有一个简易通行的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異下断。“八卦又各有象征,乾象天,坤象地,离象火,坎象水,巽象风,震象雷,艮象山,兑象泽。八卦重叠,就衍生出六十四卦,构成《易》的本经。
! g7 G+ k. g! R! f: k$ R, l; x/ @4 s4 H0 r$ a: W' V
5 O/ |8 h/ |* J- f0 g8 l, d$ K# o0 D5 \# ]
何为“十翼“?1 \- x/ D% U0 z M: b# `) _, x! e
战国时期的《易传》共有《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十篇,是现存最早阐释六十四卦经义的评论和解说,如同《易经》的羽翼一般,因此也被称为“十翼“。
% S+ [, V8 q a其中,《文言》仅为乾“坤“二卦拥有,因这两卦是六十四卦之首,作为提纲挈领的卦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彖传》解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大概旨意。《象传》解卦象和爻象。《系辞》是《易经》的通论,阐释《易》的范例。《说卦》阐释卦象的含义和引申含义。《序卦》解释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和各卦依次相承的意义。《杂卦》以杂“为名,杂说卦义。+ K0 M( X3 u- Z: M
这七种十翼共同构成了阐释《周易》思想的庞大架构,此后历朝历代又有从各种角度阐发《周易》的著述,如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这些著述通常结合当时的时代精神对《周易》加以阐释,使得《周易》的哲学思想能够在不同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 ~: \+ ^6 ~" Q/ u0 G1 u
《周易》讲了什么?以分析卦象来获取处理和分析世间万事万物的能力,是人们阅读《周易》最朴素的愿望。
M* Y) _# o; \2 s+ m6 B, O) r
0 D& R, Y, w3 j
. X1 I# j; p' J, Y. ^) J& Y
; O% [+ `! b; u0 v: |. m( w$ u/ }8 b上古时期的人们,虔诚地拿着舊草、焚烧着龟甲,渴望从各种断裂的形状中获得神赐的指示。以最为人熟知的乾”卦而言,乾卦象征天,能以阳气生万物,使得物性和谐相通,坚固周正,这是充沛的阳气赋予世间万物的能量。
0 i; q4 |3 L/ x2 j$ ^1 P" Q《周易》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体现,除极个别外,几乎每一卦的卦象卜辞都包含着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千百年来,人们凭借《周易》来探索万物变化的规律,其中有些思想和处事原则,在当今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