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美东时间11月5日,是今年美国总统选举日。
/ B" y2 v d: G- _# ]/ ?% I0 g( [7 y$ e 央视新闻推出系列深度分析,从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基础制度讲起,逐步带你了解美国总统选举的细枝末节,为你揭开这些美国政客们藏匿于口号与骂战下的算计和黑幕。& }" \2 k9 s8 N
在了解美国总统选举中最基础的选举制度以及成为候选人将面临怎样的算计后,今天我们把目光转向大选中的焦点——两党候选人。在这场巅峰对决的厮杀中,二者既分高下亦决“生死”。
" Y4 x3 ~$ d/ F “超级星期二”
3 A- z6 d; |* L# Q8 s ——大选牌局的起点8 E% T5 L4 ~/ h1 O, o! H3 f" y
区分“陪跑”的候选人和能挺进决赛圈的候选人,要靠党内初选。因为初选结果直接体现出候选人支持者的数量,也就是常说的基本盘。
! u5 ~9 \5 T$ x% L p 大选年三月的第一个星期二格外重要,因为这一天,美国十几个州扎堆举行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内初选,这一天进而被冠名为“超级星期二”。
5 b$ ^; a) F1 q. W* `! z
( I Y# Z* p% R$ n5 L; _' a8 H! X# T; x2 w) r/ a
2 g5 R) y, }5 n# u- r& F
% T/ F* K$ W8 m5 v9 Q4 ^5 V" r* ?: Z, n
) L) _6 `3 m# D1 I' B6 J8 ? 只有闯过党内初选,才算真正站上了大选的牌桌。. L' { A6 Y- ]2 W7 ]/ J3 i' H' Z& {
从近几次两党的初选情况看,被推举出的候选人,在党内的优势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也显示,两党总统候选人共通的基本竞选策略——深耕基本盘,只是深耕的方式各有区别。
1 |! o+ D* o6 C% c; V5 s4 N8 M 在所有深耕基本盘的候选人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可以说是最为特别的一个。
3 Y5 s& c$ v; b# a9 z% I- o, I' H ^; b
$ L" y; b1 Z2 |& d& @, Q/ }+ H- M( U
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凭借着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调动起那些被美国主流政客们忽略的“草根”阶层选民,一举扭转局势,凭借多个“摇摆州”的胜利赢下当年的总统选举。
8 \! e; F; a! M# f 底层积怨已久
2 P6 ?7 Z. E- B. z5 M5 o 2016美国大选突遇转折
/ g3 K$ `7 c3 h; E5 ^ 特朗普能够获胜,并非侥幸。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在2016年所调动的这些选民大都集中在美国中西部,这些人群包括非洲裔和蓝领工人,以及广大的“红脖子”乡村选民,都是被美国主流社会所忽视的人群。而特朗普的胜出也深刻影响未来美国几届大选的走向。' Q' p- R. b8 R' P8 a* ? h
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需要对次贷危机承担直接责任的大企业和金融资本集团凭借自身体量以及与美国政界的紧密联系“大而不倒”,反倒将危机产生的后果与影响丢给企业雇员和小企业主承担。. X) @, s0 Y0 Y6 p- W# Y& L
T' _& y+ \5 `$ y* w2 D" a6 [' r! z& B5 a
2011年,全美多地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无数因为金融危机下岗的职工、破产的小企业经营者走上街头,对美国金融资本和偏袒他们的政客发出抗议。然而事后流传出的美国政府文件显示,这一运动一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当作“恐怖主义”事件处置。7 o" I9 [3 ^ [: [/ R% b
分析显示, “占领华尔街”为美国多层次的民怨情绪爆发做了前期铺垫,使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不得不回应不同的民怨情绪。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些选民的心理与愤怒情绪,进而赢得了当年的选举。
4 s, w, n9 X* y( s6 w9 x3 j0 {2 Z 特朗普三次参选' L( b8 d; c+ v
从素人走向“政治猛兽”8 a5 h, h( k k. l" N
特朗普的商人出身、游离在美国传统政治体系外的素人身份,以及他“口不择言”、冒犯冲撞的个性,都极其贴合美国社会底层的心声。
O+ T/ D$ q n" _+ J “建墙”“退群” 不走寻常路却“言而有信”% a% Y, K9 u6 f9 o0 W( _) b9 H2 C
此外,特朗普另一个与传统政客的不同点,就是其“言出必行”的行事风格。在2016年大选时,特朗普曾为就保障工作岗位而誓言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并就此承诺要在美墨边境“建墙”。在其上任后第五天,特朗普便签署行政令,要求动用联邦政府资金修墙。尽管后续因为民主党在国会阻挠导致资金未能到位,建墙计划也并不完善,因此其功用也极其有限,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却始终认为,这是其履行承诺的表现。
5 q2 i- f$ R7 M) R8 `$ a2 U4 ^ A% }4 ?: W; V. l; D
8 i) E' s/ |* o( ~+ w% D; q, J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以践行“美国优先”而疯狂退出各种国际组织及条约,包括提高北约成员国军费支出,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伊核协议、中导条约、巴黎协定等等。但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地都在透支美国本就见底的国际信用与声誉。# V/ A7 {/ K* |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推特治国专业户”5 l6 [0 e5 Q/ p6 x% I
作为拉拢选民、宣扬自身政治理念的工具,特朗普高强度地使用社交媒体。“推特治国”一度成为特朗普对外发声的代名词。据不完全统计,自特朗普2009年5月注册推特账号至2021年1月被封禁的近12年里,特朗普共发送推文5.7万次,其中包括2016年竞选期间的8000余次和2016年至2020年总统任期期间的2.5万余次。* u3 c: O7 I, J7 K d$ H/ @
有研究显示,特朗普习惯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简短的词语和简单句以及多个叹号,且用语偏向情绪化,极大地吸引了不关注政治的选民。* @/ f, {' Q# Z% T
# g$ Z/ y, Z7 H, Z3 c3 i: l
2 {/ K1 }2 @6 P f
根据两名澳大利亚语言学家的研究,特朗普2016年在推特上惯常性地使用情绪化的语言攻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致使民众对克林顿的可信度与领导能力产生怀疑。显然,直到现在,特朗普仍然在延续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包括为嘲笑拜登年老而精神不济所发明的“瞌睡乔”。% m* F; B$ W: o/ Y
0 ]5 p5 X& N# J* `; G; f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嘲笑拜登为“瞌睡乔”) V3 `) T. h7 O
202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份调查显示,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及社交媒体上使用暴力词汇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此外,分析还显示,特朗普在用语中,明显将“精英”与一般民众作区分,对“精英”群体表达贬低和不满情绪的频率也显著提升。由此,研究结论认为,特朗普似乎在“刻意煽动对立”。: p0 z5 q9 h: h$ g- G
从政8年 政治素人已俨然成为“庞然大物”
3 |% y1 ~4 ]. Q6 D S. m/ Z3 ~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自2016年至今,已经参与了三届美国总统选举,自其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一口号至今,已过去8年。原本的政治素人,现已成为美国政坛上的一只“庞然大物”。; R: M0 i) L1 V( z9 l+ G. D9 `
( q' B, @' ] r# Z- J7 W# E
% {5 h# f9 y: n( g
其间,他经历了两次弹劾、多项民事与刑事指控,甚至在本次大选中经历了刺杀事件并大难不死。在本次大选中,特朗普还选择了《乡下人的悲歌》的作者詹姆斯·戴维·万斯作为其竞选搭档。有分析指出,特朗普试图以此再次巩固其对美国底层尤其是“红脖子”的乡村白人的号召力,并唤醒美国民众过去对他的印象。" A( {! a3 {8 @6 O+ F
民主党换人接力( o: P9 o/ u1 v5 t, R$ a$ M
用尽方式只为“打倒”特朗普
$ e& R, [, \' y+ g8 i* b1 ]0 _' { 面对这样的对手,民主党方面的应对策略倒也简单——打倒特朗普。只是这种打倒,并不局限在大选,莫如说大都是些“盘外招”。
# `5 D* M4 j/ n 操控媒体、控制舆论、指导调查?为了赢不择手段
/ `2 _4 M, b4 z' P* P “维基揭秘”网站2016年披露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主席约翰·波德斯塔的部分私人电邮内容。邮件内容显示,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曾在当年的美国选举中操纵媒体,打压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这一事件一度被称作“邮件门”。 X! C# I: Q% M9 h0 b3 @! m" h
随着后续公布的民主党内部邮件越来越多,希拉里·克林顿为赢得选举所采取的手段也逐渐被大众所知。包括,民主党内部官员提前对希拉里泄露党内初选题目,将与同属于民主党的桑德斯的竞选活动事先告知希拉里团队,以及直接在媒体上发表希拉里阵营提供的文章助其选情,等等。直到现在,“邮件门”事件已过去8年之久,希拉里也没有明确回应相关内容的真伪。
! r1 R. Y2 F4 S
- E2 M/ v8 h8 N. M0 z( L
) r* G( S( a0 D( M }- _2 R 在2020年,特朗普即将结束任期,正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谋求连任时,他动用总统权限公开了相关文件。公开的资料包括一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2016年的手写笔记。这份大部分内容被涂黑的文件写道,美国掌握了更多俄罗斯方面的动向……有传闻称,希拉里2016年7月赞成其外交政策顾问的建议,即“通过炒作俄罗斯安全部门干预美国大选的丑闻来诽谤特朗普”。7 {& c4 G. h1 y% q
' Q+ M! U7 N+ L9 H. z
& A4 ?0 `" {3 G 另一份一同被公开的文件还显示,有人就希拉里批准的一个计划进行了讨论,该计划把特朗普和“俄罗斯黑客妨碍美国选举”联系起来,旨在转移公众当时对希拉里被指责使用私人邮箱收发含有涉密信息邮件的关注。2022年,美国司法部就“通俄门”事件发布调查报告,证实提交有关特朗普“通俄门”证据的律师,受到了希拉里的安排。直到今天,有关该事件的讨论仍然讳莫如深。
. Q$ r9 O8 g* W6 t 官司缠身 民主党让特朗普疲于奔命; B8 X Z6 e6 H! x6 |
或许是先后被曝出“邮件门”以及构陷特朗普“通俄”的事件被揭发,希拉里在2020年和2024年都没有再参与总统选举,反而是先后推举了拜登和哈里斯作为民主党候选人。# C2 v2 i% b6 @/ n1 k- n( ~, j
$ R1 k% z! L( r2 b& r: d
8 g2 V3 a4 v. n r 2020年,特朗普输掉大选后,官司缠身,他本人直指这是民主党的打击报复。截至目前,相对较为重大的民事及刑事案件各有四起,包括:7 U& V4 N* O* r
, g3 u6 S) X5 y1 f9 b% q0 V4 p
9 @! a" o6 L/ B. ^( ^9 _+ X+ z 民主党似乎试图通过不断给特朗普添加罪名和指控的方式,让他疲于应对司法流程,无暇顾及选举。作为已经败过一次的特朗普,在下台后遭受了来自民主党猛烈的“政治清算”,据此有分析指出,特朗普第三次同民主党的厮杀,将是既分高下,又决“生死”。
) P: F4 X. {" k “民主”公敌与“提线木偶”的“生死”厮杀
) Z. f/ \' x# h 作为对抗特朗普“推特治国”的新媒体策略,民主党这边则是言必称“民主”,时常将特朗普描绘成“民主”公敌。一贯是亲民主党的老牌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在2017年2月特朗普上任后,更是直接把其报名下面的标语改成了“民主在黑暗中死亡”。2 M7 T" j2 l) R8 _% U' ~
而共和党这边也不示弱。在拜登宣布退选后,一直作为副总统而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成果的哈里斯接棒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支持者埃隆·马斯克在上个月直接形容她为“提线木偶”。8 P- y! f, S( G* Q, W5 ^( \
% ], j7 [3 u& y% O0 p/ l" t
# ` b/ n* ]; n# i) F) D# e 只是这种架势的骂战,却在不断加深着美国的撕裂。甚至连资深的民主党战略顾问汉克·辛科普夫面对当下“半个美国对抗半个美国”的分裂局面都不得不发出感慨:“这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没有什么处于中间地带。”" r5 G( }1 @: Z }" B
$ p7 ]4 F: t2 B# l; m
( {$ n" z# m+ u7 ?! N 最新的例证就在10月底,特朗普在佐治亚州的一次竞选集会上对其支持者说:“卡马拉·哈里斯和她竞选团队最新的一句话是,任何不给她投票的人都是纳粹。”这句话显然是特朗普“发散”了思维。不过哈里斯确实是在一次采访中对媒体表示,她个人同意,有关特朗普是个法西斯主义者的说法且明里暗里将特朗普与希特勒相关联。! O( W" o" M+ t4 k5 f( o
政客间的骂战扩及选民,以期推进选举,任何寄期望改变这一切的民众,在不知不觉间总会在两党候选人的谩骂中,嫌弃起其中一个来,进而又发散至其支持者。政治极化加剧,政治在美国失意,蜕变为恶斗之器,“否决政治”逐步在选民间四散,到了大选的时候,又能有多少有效票会投给自己真正心仪的候选人呢?
8 j1 J" @- E+ D3 m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7 H% `, }# u# |. H
点击进入专题:
! T- g. I; u7 {. v 2024美国大选! g7 d X! _$ ~( G9 F
责任编辑:崔理斯
& B% w3 P& K$ ? |
|